旧房改造,竟拆出个文物来。近来,浑源县在对县城一片平房居民区改造时,一根有着至少百年前史的石旗杆锋芒毕露。记者8日从浑源县文物部分了解到,这根石旗杆已被维护起来。
8日,记者在浑源县城东南一片平房改造区看到,一根石质旗杆矗立在楼宇中心,虽显陈腐,但保存还算完好。这根石旗杆高约五六米,由三节组成,自下而上呈锥形,最下边一节为正方形立柱,上边两节为圆柱,顶端有造型,从下至上分别由梯形状石块和石球切割开来,梯形状石块四面各刻有一个大字,除了南面为共字外,其他3个字模糊不清。
据浑源县文物局担任的人介绍,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的时分,文物部分就曾发现了这根石旗杆,但其时它的底部被包裹在一座民房内,只要中心以上部分露在外面。近来,此处进行旧房改造,民房被撤除后,整个旗杆才悉数露了出来。
现在,文物部分开始断定这一石旗杆的制造年代约为明清,至于其用处,专家正在做进一步考证。依照有关记载,在明代,若是本宗族的读书郎考上了进士,或是取得其它上档次的官职,便请来手工高明的工匠精选石料制造旗杆,杆上凿上其名字和考取的名次,石旗上还要刻上龙、凤等吉祥图案。到了清代,考上秀才、举人等功名的,也有建石旗杆的。
费了一番曲折后,记者找到曾将石旗杆包裹在房屋内的老屋主。据其介绍,老房子所在方位曾是明清年代浑源州武衙门所在地,详细这根石旗杆的来历和用处,他也不清楚。